萤火小屋

优律的知识库

  • 首页
  • 归档
  • 分类
  • 标签
  • 留言
  • 关于

  • 搜索
消息队列 RabbitMQ Redis 双指针 力扣 动态代理 Git YAML SpringBoot SpringMVC 回溯算法 分治算法 归并排序 快排 手撕 事务 MySQL索引 MySQL 小技巧 Spring Framework Spring 动态规划 Linux Android 贪心算法 操作系统 进程调度模拟 IPv6 数据库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基础 栈 Java 静态路由 路由器 交换机 数字通信 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 Web http 大学学习技巧 程序设计 算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

发表于 2019-08-04 | 分类于 数字通信学习日记 | 0 | 阅读次数 742
关于IP地址和一些其他定义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1. 定义: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IPv4地址由4字节组成,每个字节用“.”隔开,例如:“192.168.1.1”

  2. IP地址类型

    1.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
    2.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地址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3. IP地址分两个部分
    网络位(ID)-用于区分不同的网络
    主机位(ID)-用于区分同一网络中不同的主机

    说明: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nternet委员会定义了5种IP地址类型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即A类~E类。

  4. IP地址的分类

    1. 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是指, 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A类IP地址就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A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8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位,A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少,有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容纳主机数达1600多万台。 A类IP地址 地址范围1.0.0.1到127.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2. 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B类IP地址就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B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6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16位,B类网络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有16384个网络,每个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6万多台。 B类IP地址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2次方-2=65534台。
    3. C类IP地址:一个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C类IP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4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位,C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多,有209万余个网络。适用于小规模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最多只能包含254台计算机。 C类IP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2=254台
    4. D类IP地址:D类IP地址在历史上被叫做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即组播地址。在以太网中,多播地址命名了一组应该在这个网络中应用接收到一个分组的站点。多播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10”,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5. 特殊的网址:
      1. 每一个字节都为0的地址(“0.0.0.0”)对应于当前主机
      2. IP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3. IP地址中凡是以“11110”开头的E类IP地址都保留用于将来和实验使用
      4. 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该类地址中数字127.0.0.1到127.255.255.255用于回路测试,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用 "http://127.0.0.1" 就可以测试本机中配置的Web服务器。
      5. 网络位不全为0时,主机位全为0的IP地址代表网络号,不可以使用。
      6. 网络位不全为0时,主机位全为1的IP地址代表当前网络的广播,不可使用。
      7. 形如“169.254.X.X”不可以使用,这是微软注册的IP地址
类别最大网络数IP地址范围单个网段最大主机数私有IP地址范围
A126(2^7-2)1.0.0.1-127.255.255.2541677721410.0.0.0-10.255.255.255
B16384(2^14)128.0.0.0-191.255.255.25565534172.16.0.0-172.31.255.255
C2097152(2^21)192.0.0.0-223.255.255.255254192.168.0.0-192.168.255.255
通信关系

  1. 网间通信(使用路由器-rt)
  2. 网内通信(使用二层交换机-sw)

如何判断两个通信节点的通信关系? 查看IP地址的网络位是否一致,一致代表同一网段下的主机,是网内通信,不一致则为不同网段下的主机,是网间通信。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定义:子网掩码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192.168.1.101/24
上面的IP地址后面的24就是子网掩码,一般为了方便辨认我们将它和IP地址连写在一起。

另一种单独写法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说明:24个“1”代表前24位是网络位,8个“0”代表后8位是主机位。

十进制写法是:
255.255.255.0

网络的组成

网络 = 通信节点 + 网络设备 + 传输介质

  1. 通信节点:在电信网络中,一个节点是一个连接点,表示一个再分发点(redistribution point)或一个通信端点(一些终端设备)。节点的定义依赖于所提及的网络和协议层。一个物理网络节点是一个连接到网络的有源电子设备,能够通过通信通道发送、接收或转发信息。因此,无源分发点(如配线架或接插板)不是节点。 在网络理论或图论中,术语节点表示网络拓扑中,线相交或分支的点。

  2.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无论其为个人电脑或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NIC)、无线接入点(WAP)、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光缆等。

  3. 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不同的传输介质,其特性也各不相同,它们不同的特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和通信速度有较大影响。

OSI参考模型
定义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模型的七层

  1. 物理层: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最底层)
  2. 数据链路层: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3. 网络层: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 传输层: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5. 会话层: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6. 表示层: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7. 应用层: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最顶层)

OSI-Model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TCP/IP参考模型
定义

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赞助的研究网络。逐渐地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结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当无线网络和卫星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它们相连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四层协议

  1. 应用层: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最顶层)
  2. 传输层: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 网际层(网络层):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 网络接入层(链路层):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最底层)

tcp-ip-modleToOSI

OSI和TCP/IP模型对照图-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现在应用最普遍的就是TCP/IP模型

应用层的单位是:数据(data)
传输层的单位是: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的单位是:数据包(packet)
链路层的单位是:数据帧(frame)
物理层的单位是:比特流(bit)
注:如果是TCP/IP五层模型可以包括物理层,不过我们在研究中其物理层一般不做过多考虑,加不加都可以。

在网络中数据如何传输?以浏览网页为例

在模拟器中抓包,可以看到每一层的工作原理。

  1. 请求网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数据,数据从服务器应用程序出来
  2. 数据通过传输层的端口在其前加上传输层的头,头中一般包括本地端口和远程端口信息,此时该数据被称作segment(数据段)
  3. 数据段通过网络层,此时在其前加上网络层的头,头中包括本地IP地址和远程IP地址,此时该数据被称作packet(数据包)
  4. 数据包通过链路层,此时在其前加上链路层的头,头中包括本地网卡的mac地址,和远程设备网卡的mac地址,此时该数据称作frame(数据帧)
  5. 数据帧通过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到达远程节点,在传输过程中是以比特流形式,也就是“0”和“1”,此时该数据被称作bit(比特流)

上述过程被称为数据的封装,而数据的解封装是封装的逆过程。

tcp-ip-modle-Working principle

数据的封装过程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工程 # 数字通信
穷竭搜索之深度优先搜索(DFS)
数字通信-二层交换机基础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优律

优律

优律的知识库

77 日志
20 分类
44 标签
E-mail Twitter Instagram
Links
  • CZLisyx - 浮生志
  • Vedfolnir
0%
© 2019 — 2023 萤火小屋——优律的博客网站
网站已勉强运行 
Halo博客系统技术支持